【祭祀公業及祭祀公業法人之派下員男女平權原則】按民法第72條所謂法律行為有背於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無效,乃指法律行為本身違反國家社會一般利益及道德觀念而言。而法律行為是否違反公序良俗,則應就法律行為之內容、附隨情況,以及當事人之動機、目的及其他相關因素綜合判斷之。倘違反公序良俗之動機已表示於外部或已提升為法律行為的一部時,其法律行為應屬無效。又祭祀公業條例於97年7月1日施行,其立法理由明載基於民法規定男女繼承權平等,該條例施行後之祭祀公業即不宜再依宗祧繼承之習俗排除女性繼承派下之權利,故該條例第 5條規定該條例施行後,祭祀公業及祭祀公業法人之派下員發生繼承事實時,其繼承人應以共同承擔祭祀者列為派下員。而甲之父於0年0月0日死亡,甲自該日起即取得系爭公業之派下權,為該公業所不爭執。由系爭公業0年0月0日函文記載:「民國97年7月1日後死亡之派下員,如有女性繼承者,請於0年0月底前向公業辦理補列派下員,並簽具不溯及既往之切結書者,就可享有派下權。如不簽具者,則不得有派下權,至祭祀公業法人辦理後,才有派下權。」;甲於0年0月0日簽立之系爭切結書亦表明其係為申請補列為系爭公業之派下員,始簽立系爭切結書,同意放棄向系爭公業追溯前所發放之款項,並不得請求賠償等語相互以觀,系爭公業似以甲簽具系爭切結書為補列派下員之條件,則系爭切結書是否有悖公序良俗,自有進一步研求餘地。次按祭祀公業之祀產為全體派下員公同共有,在祭祀公業條例施行前,其祀產之處分,依修正前民法第828條第2項規定,原則上固應得派下員全體之同意,惟倘法律或契約即公業規約另有規定,則不在此限。而祭祀公業條例施行後,該條例第24條明訂祭祀公業之章程應記載財產管理、處分及設定負擔方式,第30條、第33條並規定派下員大會得以特別決議方式決議財產之處分及設定負擔。查系爭公業92年規約第18條規定派下員大會為系爭公業最高意思及權利機構,同條第5款並規定派下員大會權責包含議決該公業財產之分配。第23條規定:派下員大會應有房份管理委員及派下員數合計半數以上之派下員出席始得開會,決議、審議及追認事項應有出席派下員2/3之同意決議行之,但第18條第1至第6款事項,應有派下員數合計2/3以上之派下員出席之派下員大會,以出席派下員表決權過半數之同意行之。第46條規定:本規約經房份管理委員2/3以上及全體派下員過半數之同意,始得增減條款,修正時亦同,並報經主管民政機關備查後施行。系爭公業抗辯祀產之分配及規約之修訂均經派下員大會以特別決議通過,並提出派下員大會會議紀錄為佐。原審就前開規約規定恝置不論,亦未說明何以無庸受規約拘束及調查92年後歷次規約內容,逕認系爭公業二次派下員大會決議未經全體派下員同意,違反民法第828條規定而無效,自有理由不備之違法(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2166號判決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