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作人請求承攬人的瑕疵修補請求權、修補費用償還請求權、減少報酬請求權、損害賠償請求權或契約解除權,應於因瑕疵發見後1年內行使】按第493條至第495條所規定定作人之權利,如其瑕疵自工作交付後經過一年始發見者,不得主張。工作依其性質無須交付者,前項一年之期間,自工作完成時起算;第498 條及第499條所定之期限,得以契約加長;定作人之瑕疵修補請求權、修補費用償還請求權、減少報酬請求權、損害賠償請求權或契約解除權,均因瑕疵發見後1年間不行使而消滅。承攬人之損害賠償請求權或契約解除權,因其原因發生後,1年間不行使而消滅。民法第498條第1項、第501條及第514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按承攬工作物因可歸責於承攬人之事由,致工作物發生瑕疵,定作人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其行使期間,民法債編各論基於承攬之性質及法律安定性,於第514條第1項既已定有短期時效,自應優先適用。又定作人請求承攬人負瑕疵擔保責任之期間,分為瑕疵發見期間及權利行使期間。前者謂定作人非於其期間內發見瑕疵,不得主張其有瑕疵擔保權利之期間,民法第498條至第501條之規定屬之;後者指擔保責任發生後,定作人之權利應於一定期間內行使,否則歸於消滅之期間,民法第514條之規定屬之。準此,定作人於瑕疵發見期間內發見瑕疵,仍須於發見後,於第514條第1項規定之1年短期時效期間內行使權利,其損害賠償請求權始未罹於時效而消滅(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882號判決意旨參照)。觀之原告業於108年4月29日以電子郵件通知被告稱系爭工程屋頂有破損漏水,兩造為此遂於同年9月2日至現場針對屋頂漏水情形進行履勘等情,此為兩造於上開不爭執事項四所載明,則原告當時以電子郵件所為之請求既因6 個月內不起訴而時效視為不中斷(民法第130條參照),復遲至109年11月9日始提起本訴,業已罹於民法第514條第1項所定瑕疵發見後1年之短期時效,並經被告提出時效抗辯,揆諸前揭說明,原告自不得再依民法第227條之規定而為請求(臺灣新竹地方法院109年度重訴字第206號民事判決理由參照)。